摘要
寒潮是我国北方地区冬、春、秋季节常见气象灾害之一,产生的危害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且处于寒潮影响的重要区域,揭示河西走廊寒潮频次时空变化特征可以为农牧业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基于1961-2018年河西走廊12个气象站逐日最低气温数据,采用数据统计和空间可视化表达方法,分析近60a河西走廊寒潮频次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北极涛动(AO)异常与寒潮频次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河西走廊的寒潮主要发生在10月至4月,其中11月、12月、4月为寒潮高发时期,近60a河西走廊寒潮频次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明显的低值,下降趋势在季节上表现为秋季>春季>冬季;河西走廊寒潮发生频次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西部地区最多,东部地区居中,中部地区最少;北极涛动(AO)强弱与河西走廊寒潮频次变化具有时空响应关系,当AO处于负相位时,河西走廊各气象站寒潮发生频次较多,并且在河西走廊东部和西部表现的较为明显。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