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1861年,英国驻台副领事斯文豪(RobertSwinhoe)在我国台湾首次采得台湾紫啸鸫(Myiophoneus insularis)标本,随后将其送给英国鸟类学家古尔德(John Gould)。1862年,古尔德确定这是一个新种并命名。台湾紫啸鸫在当地被称为"琉璃鸟",全身靛蓝色,肩羽有紫蓝色金属光泽,尾羽为黑色,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令人目眩的光泽,非常美丽,但仅凭外表不能判断性别。其全长约31厘米,在我国台湾的常见溪涧鸟类中,它是体型最大的。
- 单位
<正>1861年,英国驻台副领事斯文豪(RobertSwinhoe)在我国台湾首次采得台湾紫啸鸫(Myiophoneus insularis)标本,随后将其送给英国鸟类学家古尔德(John Gould)。1862年,古尔德确定这是一个新种并命名。台湾紫啸鸫在当地被称为"琉璃鸟",全身靛蓝色,肩羽有紫蓝色金属光泽,尾羽为黑色,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令人目眩的光泽,非常美丽,但仅凭外表不能判断性别。其全长约31厘米,在我国台湾的常见溪涧鸟类中,它是体型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