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LE矫正高度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

作者:夏丽坤; 刘鹤南; 底煜; 刘璐; 史策; 杜长虹; 张桂新
来源: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8, 27(02): 133.

摘要

目的:观察SMILE矫正高度近视散光术后1年的视力、屈光度、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和角膜地形图的变化,评价SMILE矫正高度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接受SMILE手术的高度近视散光(散光度数≥-1.0 D)患者38只眼,跟踪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3、6和12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DVA)、最佳矫正视力(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屈光度、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总高阶像差(higher-order aberrations,HOAs)、球差Z(4,0)、垂直彗差Z(3,-1)、水平彗差Z(3,1)、角膜不规则指数(corneal irregularity measurement,CIM)和形状因子(shape factor,SF)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前的等效球镜度数为(-7.16±1.28)D,散光为(-2.24±0.72)D;术后1、3、6、12个月的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0.16±0.35)D、(-0.25±0.41)D、(-0.31±0.47)D、(-0.38±0.57)D。统计分析显示,术后3个月时等效球镜度数有(0.41±0.39)D回退改变,与术后1个月时的等效球镜度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后等效球镜度数稳定(P>0.05)。术后1、3、6、12个月残余散光分别为(-0.26±0.18)D、(-0.27±0.21)D、(-0.28±0.31)D、(-0.29±0.38)D,术后不同观察时间点的残余散光度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恒定(P>0.05);术后1个月时88%和95%的患者目标屈光度在±0.5 D和±1.0 D;术后12个月时82%和91%的目标屈光度在±0.5 D和±1.0 D;与术前相比,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和彗差均较术前增大(P<0.05),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总高阶像差和球差有逐渐恢复的趋势,然而彗差基本变化不大(P>0.05);术后角膜不规则指数(CIM)和形状因子(SF)均较术前增加(P>0.05),且切削的角膜基质透镜厚度越大增加的越明显。术后对比敏感度(CS)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MILE矫正高度近视散光具有较好的可预测性,术后残余散光度恒定;术后屈光和视觉效果稳定;极小的等效球镜度数的回退对患者主观视力没有影响;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对患者主观对比敏感度(CS)没有影响。

  • 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