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物在诊断假体周围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仁伟; 焦强*; 王北洋; 胡宇奇; 曹琳玮
来源:实用骨科杂志, 2022, 28(11): 1007-1011.
DOI:10.13795/j.cnki.sgkz.2022.11.009

摘要

<正>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重度骨关节炎最理想的手术方式,能有效地提高骨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其关节的功能。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之一[1]。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数量逐年增多,PJI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据报道,PJI的发生率在0.5%~2.0%之间[2]。然而,由于PJI的诊断缺乏“金标准”,以及目前没有任何检测的绝对准确性,临床医生在诊断PJI上仍然充满挑战。所以,及时准确地诊断PJI对保护植入的假体、预后,甚至降低发病率至关重要[3]。

  • 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