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复位导向钳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腓骨下段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

作者:翟延荣*; 王平; 孙春华; 沈飞; 李嘉荣; 杨可佳; 黄际河; 王银喜; 徐耀增
来源:中华创伤杂志, 2019, 35(03): 259-266.
DOI: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9.03.014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骨折复位导向钳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腓骨下段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10月— 2015年3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腓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19~76岁,平均45.7岁。22例采用自主研发的骨折复位导向钳安"降维复位法(DRM)"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经皮组),24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4.6个月。经皮组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7.1±0.8)cm和(8.8±0.7)cm(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32.5±4.9)min和(39.2±4.3)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0±2.7)ml和(31.0±11.4)ml(P<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6.4±2.3)周和(19.5±2.9)周(P<0.05)。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经皮组为75~99分[(92.3±5.9)分],其中优1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6%(21/22);对照组为76~99分[(91.8±4.9)分],其中优2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6%(23/24)(P>0.05)。对照组1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两组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结论 应用骨折复位导向钳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腓骨下段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位
    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