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新仁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质地球化学特征及聚煤规律

作者:张文斌; 何碧; 陶刚; 赵飞; 王宁祖; 杨珍; 张志玺; 孙平原
来源:西北地质, 2020, 53(04): 51-65.
DOI:10.19751/j.cnki.61-1149/p.2020.04.005

摘要

根据黔北新仁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样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工业分析、硫分及灰分分析数据,评价了该地区晚二叠世煤的总体煤质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煤中硫分和灰分与成煤环境的联系。结果表明,黔北新仁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中SiO2、TiO2、K2O含量较高,其中SiO2是全国煤的6倍,TiO2是全国煤的7倍,K2O是全国煤的10倍;其余氧化物含量均是全国煤的1~4倍。新仁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中煤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除样品PM403-MY3、MY8以外,其他各煤样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相似,整体上呈左高右低的宽缓的"V"型曲线,(La/Yb)N为5.27~18.34,均值为8.91,表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高的特征;δEu为0.38~1.52,均值为0.74,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新仁地区煤炭资源具有高全水分、中-高灰分、低-中高挥发分、特低和低硫分、低固定碳、低磷分、特低氯等特征。此外,煤中灰分产率、煤灰成分指数以及灰成分三端元分析均揭示聚煤环境为从陆源区水浅、水动力较强而还原性较弱的环境,向远离陆源区水深、水动力较弱而还原性较强的环境变化,与全硫分分析的结论相一致。综合分析认为,新仁地区晚二叠世聚煤规律的主控地质因素为构造运动,与峨眉山玄武岩、古气候、沉积环境等因素有关。

  • 单位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 西南科技大学;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