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物滞留系统运行性能受填料层的介质土特性显著影响。为规范填料层介质土级配方式,提高重庆城区生物滞留设施建设水平,结合重庆城区土壤本底调查结果,将壤砂土和细砂,砂土和细砂分别以1∶9和2∶8(质量比)混合形成2类传统生物滞留介质土(BSM1和BSM2)。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比的蛭石(Ver.)、生物炭(BC)、珍珠岩(Per.)作为改良剂形成6种改良介质土,并考察不同介质土下生物滞留系统水力性能和除污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介质土具有不同的初始水力渗透系数和衰减性能,其中BSM2+8%Ver.介质土的水力渗透性能最稳定(渗透系数为41~53 mm/h),而BSM1+2%BC介质土水力渗透性能衰减最快。所有介质土均可有效去除径流污染物,尤其是可高效去除径流中的悬浮物(SS),出水浊度可达到10~16 NTU;BSM1及其改良组对有机物和营养物的去除能力较BSM2及其改良组强。利用投影寻踪法综合考虑介质土除污能力、水力渗透性能、填料价格等因素,确定不同改良介质土得分的综合排序依次为:BSM1+2%Ver.(0.60)>BSM1(0.52)>BSM1+2%BC(0.41)>BSM1+2%Per.(0.40)>BSM2+8%Ver.(0.33)>BSM2+8%BC(0.23)>BSM2(0.15)>BSM2+8%Per.(0.14)。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