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词学史上对东坡艳词的批评呈现出复杂面貌,或是对其加以遮蔽,或是显现其本色一面,或是以之为寄托之具。南宋士林崇雅黜艳,依托儒家诗教,将东坡艳词与政教、道德相关联,以阐释其寄托之意,把苏轼树立为柳永的对立面,遮蔽了东坡的绮艳之作;同时,南宋人于东坡艳词还热衷附会艳情本事,体现了世俗大众维度上的娱乐性。明清时期,东坡词被贴上雄豪、变调的标签。在尚情观念的影响下,明人对东坡艳情词甚为爱赏,他们的选词、评论抛开道德、人品,显示出东坡词的本色多情之处;清人则将其建设为象喻文本,肯定并践行艳词寄托的书写方式。历代学者对东坡艳词的批评展示了这些词作的历史生命和审美价值,也鲜明地体现了不同时代词学的特征。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