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戏剧,作为一种区别于中国传统戏曲的新的艺术形式,20世纪初期终于登上了中国舞台。最早公开发表的戏剧作品,是胡适的《终身大事》,它于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杂志。自1917年《新青年》杂志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倡白话化、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之后,被视作旧文学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就受到了陈独秀、钱玄同、鲁迅、刘半农、周作人、傅斯年等人的激烈批判,而且几乎是全盘否定。1918年6月的《新青年》刊发了一期"易卜生专号",同期刊载了胡适和罗家伦合译的《玩偶之家》,还有易卜生的名作《国民公敌》等剧作的节译、袁昌英的《易卜生传》,以及胡适亲自撰写的论文《易卜生主义》。通过梳理20世纪早期中国一系列戏剧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可以认定,"易卜生主义"深刻地影响到了20世纪早期的中国戏剧,而正是借助于此,中国戏剧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成为一种足以与中国传统戏曲分庭抗礼的舞台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