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引起山西省枸杞叶斑病病原菌,为全面揭示该病害发病规律及生物防治奠定研究基础。[方法]对山西省新发现的病害——枸杞叶斑病的发病症状进行描述,并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然后对其在不同碳源、氮源、pH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相关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确定引起枸杞叶斑病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不同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有显著的影响,病原菌生长的最佳碳源为甘露醇,最佳氮源为KNO3,但有利于产孢的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氮源为硫酸铵。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最适pH为7.0,最佳光照条件为光暗交替(12 h)。对于孢子萌发测定,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硫酸铵和硝酸钾,最适pH为7.0,最佳光照条件为光暗交替。[结论]本研究为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引起枸杞叶斑病的首次报道,本文系统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旨在为枸杞叶斑病的深入研究及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