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普通民众期待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法学研究者呼吁转向分级治理;法律实务者严守刑法底线,探索少年司法制度;立法者则数度修订"两法",强化保护的价值导向;这四种力量直接勾勒了我国当下未成年人罪错行为治理的基本图景。大体来说,上述治理格局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治理理念:普通民众的立场可以归纳为严惩主义的理念,法律人的立场则可以归纳为轻纵主义的理念,但二者对未成年人罪错行为不加区分,相应的治理措施"一刀切",当重不重,当轻不轻,这才是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罪错行为治理的最大症结所在,破解之道唯有强调轻轻重重的未成年人罪错行为治理理念。这一理念的实现以对未成年人罪错行为进行分级为前提:重重的实现路径在于,废除收容教养制度,但将其惩罚性措施融入到专门学校之中;轻轻的实现路径在于,将少年法庭从"专门化"提升到"专业化"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