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020年宁夏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吴向林; 马天波; 齐蓉婷; 闫芳; 段红菊; 高建炜
来源:宁夏医学杂志, 2022, 44(02): 138-92.
DOI:10.13621/j.1001-5949.2022.02.0138

摘要

目的 掌握宁夏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为科学开展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牛羊屠宰人员、养殖户等职业人群患布鲁氏菌病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职业人群发病特征,对确诊患者血样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 2007年—2020年宁夏累计对215 723名职业人群开展了布鲁氏菌病筛查,共确诊11 964例(5.55%)布鲁氏菌病患者,2015年达最高,为1 810例(15.82%);试管凝集实验阳性中(SAT)1∶400阳性占比最高,为3 082例(25.76%);同心县2012年为138例(45.70%),2013年为301例(42.63%);海原县2014年341例(50.0%),盐池县2015年271例(38.11%)。2016至2020年西夏区、利通区等地区成为新的高感染地区,高职业分布以男性(7 976例,发病率6.50%)为主(χ2=495.92,P<0.05),40~岁年龄组(1 536例,发病率7.56%)居多(χ趋势2=281.21,P<0.05),屠宰人员597例(发病率9.78%),为最高;共培养1 241份血样,分离出布鲁氏杆菌285株,检出率22.97%,其中羊种Ⅲ型280例(98.25%)。结论 宁夏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依然很高,且具有明显的地区、人群分布特征,流行的优势菌株为羊种Ⅲ型。结果提示今后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监测与健康教育工作,并大力实施对羊只的免疫接种。

  • 单位
    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