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三角韧带断裂的锚钉修复技术

作者:魏世隽; 徐峰; 蔡贤华; 黄继锋; 刘曦明; 兰生辉; 王华松; 孔长旺; 齐凤宇; 汤明; 韩晶; 黄明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18, 38(02).

摘要

目的总结踝关节三角韧带断裂的特点,探讨依据断裂部位的针对性锚钉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踝关节三角韧带完全断裂1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7例,女2例,年龄15~60岁,平均(34.15±1.23)岁;依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Ⅳ度损伤7例(其中3例Maisonnuve骨折),旋前外展型Ⅲ度损伤1例,Ⅳ度损伤1例;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10例;依据AO/OTA分型:43B型9例,43C型10例。根据三角韧带断裂部位,分别实施针对性锚钉修复手术,术后穿戴护踝早期功能锻炼,末次随访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iy,AOFAS)踝-后足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0.42±5.11)个月。距骨止点处断裂14例(73.7%,14/19),行距骨侧双锚钉植入残端锁边缝合修复;中间部分断裂4例(21.1%,4/19),行距骨侧双锚钉植入、内踝穿骨道修复;内踝止点处撕脱1例(5.3%,1/19),行内踝侧单锚钉植入残端锁边缝合修复。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70~96分,平均90.53分,优1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4.7%;VAS评分0~2分,平均0.42分。至末次随访,19例中2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无一例内踝间隙增宽。结论依据三角韧带断裂的不同部位采用针对性锚钉修复技术,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更快,并发症少。

  • 单位
    解放军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