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子午流注热熨促进妇科开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妇科开腹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5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实施中药非子午流注热熨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实施中药子午流注热熨治疗,3组疗效均为5天。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胃电图、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表达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预后和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的胃脘痞闷、反酸嗳气、恶心呕吐、排便困难、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懒言少语积分和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显著降低,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治疗后的以上评分均低于B组,B组低于A组(P<0.05);三组治疗后胃电图相关指标包括主频率、波形平均频率、波形反应面积、波形平均幅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胃电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治疗后的以上指标优于B组,B组优于A组(P<0.05);三组治疗后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的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高于B组,B组高于A组(P<0.05);三组临床结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临床结局(腹胀缓解时间、呕心呕吐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B组短于A组(P<0.05),C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三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优于B组(P<0.05),B组优于A组(P<0.05)。结论:中药子午流注热熨可显著促进妇科开腹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胃肠电活动和调节胃肠激素表达有关。

  • 单位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