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医学本科生共情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9—11月抽取湖南省两所本科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和长沙医学院)的医学生共698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杰弗逊共情量表对临床医学、护理学和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所本科院校医学生共情能力均分为(110.25±12.97)分,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参加志愿者活动次数的医学生共情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7,P=0.020;t=-2.085,P=0.037;F=3.662,P=0.012);公办院校医学生的共情能力得分为(110.84±12.62)分,显著高于民办院校医学生的共情能力得分(106.83±14.33)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4,P=0.004);公办和民办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显著高于临床医学和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F=3.780,P=0.024;F=3.884,P=0.022);家庭经济收入和个人消费水平对医学生的共情能力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99,P=0.214;F=0.853,P=0.465)。结论性别、家庭所在地和志愿者活动次数是医学生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医学生的共情能力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和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相关高校应注重医学生尤其是影像学专业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