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人们常有这样的感觉,即在一个文化场域或文化氛围中,有时会感到不适应甚至不自在,即使自己曾参与到这个文化系统或文化氛围的创设中。这其实是由自身理念与物质环境不协调所致的。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这类“违和”现象也普遍存在,突出表现为:物质文化光鲜,精神文化贫瘠;制度文化满目,人治仍占主导;文化口号震天,理念入心无门。从社会学意义上看,这是一种“文化堕距”效应。按照美国社会学家W.F.奥格本的定义,文化堕距指的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在社会变迁速度上存在时差。文化的变迁是常态,它往往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口的变化和政治的变革等发生,是社会变迁的重要方面。而文化系统内原有的相互依赖的各部分(要素)的变迁速度往往是不一致的,因此各部分(要素)之间就会产生不平衡、错位的现象。正视“文化堕距”效应,促使文化要素间动态平衡地发展,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