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2008-2012年贵州省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类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根据2008-2012年贵州省报告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贵州省9个地(州、市)共报告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9种603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25/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36/10万、4.99/10万、2.66/10万、2.00/10万和1.22/10万,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报告死亡1192例,年均报告死亡率0.65/10万。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地(州、市)为黔南州(9.27/10万)、黔东南州(5.30/10万)、黔西南州(4.59/10万)。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为疟疾271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1558例和狂犬病1118例,占全部病例的89.33%。疟疾发病集中在黔南、黔东南、黔西南州。乙脑病例主要为10岁以下儿童,发病时间集中在7-9月,其中8月为发病高峰。狂犬病病例以农民为主,占狂犬病报告发病总数的61.81%。2008-2012年共报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3例,均明确有禽类接触史。结论贵州省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布病报告率逐年上升,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报告发病率仍居全国前3位,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分布特征,应实施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疾病、重点环节的防控策略,以预防和控制该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 单位
    贵州医科大学; 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