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微生物菌剂在羊角椒上的应用效果,以原野长香羊角椒为试材,采用设施大棚栽培,设置50%、100%、150%的多粘类芽孢杆菌(T2、T3、T4)和50%、100%、150%的寡雄腐霉菌(T5、T6、T7)6种处理,以施加清水(T1)为对照,羊角椒移栽后分别灌施,分析观察各处理间羊角椒植株的生长指标、发病情况、果实性状和产量,利用相关性分析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调查羊角椒现蕾期、果实膨大期、果实始收期3个时期的植株生长指标后发现,T5、T6和T7的株高、叶长、叶宽、茎粗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在3个时期内较T1(CK)均有增长,其中以T6和T7表现更佳,发病率也较低;在果实性状方面,T5、T6和T7的羊角椒果横径、果纵径、鲜椒中心柱长和单果重较T1(CK)均有提高,表现较好;测定的产量中,T6的单株产量、折合667 m2产量显著高于T1(CK)以及其他处理,每667 m2产值位居第一。经相关性分析得出,株高与叶长、叶宽、茎粗以及SPAD值呈显著正相关,每667 m2产量与单株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T6对促进羊角椒植株长势和增产的整体效应最为突出,其次是T7。由此可得,适量浓度的寡雄腐霉菌在改善羊角椒的生长发育方面作用显著,可为羊角椒栽培研究提供参考。
-
单位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