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分期手术中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王鹏冉; 郭瑞霞*; 杜建敏; 白晶; 赵孟玲; 褚丹霞; 赵倩; 李留霞
来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0, 21(06): 567-570.
DOI:10.13390/j.issn.1672-1861.2020.06.003

摘要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分期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的37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其中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114例(机器人组),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262例(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91.9±79.4)ml、(115.0±78.5)ml]、术中并发症发生率[0.9%(1/114)、7.3%(19/26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8%(18/114)、 25.6%(67/262)]低于腹腔镜组,住院花费[(49 305.0±5 994.6)元、(33 115.6±4 608.8)元]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机器人组术中血管损伤发生率[0.9%(1/114)、 6.1%(16/262)]低于腹腔镜组,术后淋巴瘘发生率[10.5%(12/114)、4.2%(11/262)]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172.5±67.8)min、(158.9±58.5)min]、盆腔淋巴结切除数[(19.3±8.0)枚、(18.6±7.8)枚]、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7.3±4.2)枚、(6.5±3.8)枚]、总淋巴结切除数[(27.0±10.8)枚、(25.7±9.5)枚]、术中输血率[1.8%(2/114)、 3.8%(10/262)]和术后住院时间[(7.5±3.5) d、(7.6±3.5) d]及累积生存率(93.0%、 90.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样腺癌安全可行。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