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该文通过构建一组由前置池、上行流Ⅰ区、上行流Ⅱ区组成的连续柱塞流构建湿地对池塘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处理,研究了该湿地系统在启动运行阶段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并通过API酶活性测定方法监测了湿地内生物膜形成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0.58 m3/(m2·d)运行条件下,构建湿地对池塘养殖尾水中TN、TP、COD和Chl a的去除率分别为33.07%~51.55%、40.12%~72.58%、32.04%~56.98%和38.40%~78.40%;湿地植物根系、根区基质和非根区基质表面生物膜可检测到15种与氮、磷和有机质降解相关的胞外酶,而且胞外酶种类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酶综合指数随运行时间延长逐渐增加,植物根系和根区基质表面生物膜在60 d基本形成并达到稳定,非根区基质表面生物膜在80 d还未达到稳定;根系表面、根区基质生物膜的胞外酶种类数、Shannon指数和综合酶指数均显著大于非根区,但根系表面与根区基质之间差异不显著。
-
单位生命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