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位滑坡从高陡斜坡上部剪出并形成凌空加速坠落,具有运动速度快、危害范围大、冲击破坏力强的特征,严重危害下方基础设施的安全。2023年2月7日,四川省理县熊耳山发生高位滑坡,滑坡后缘高程2413 m,前缘高程1595 m,高差818 m,水平距离1085 m,造成坡脚的通讯和交通基础设施中断。本文通过详细的现场地质调查、无人机数码摄影测量和历史卫星影像分析等手段,研究滑坡灾害特征和成因机理。研究表明滑坡经历了约15年的三阶段渐进演化过程,即:(1) 2008年汶川地震作用导致坡体震裂;(2) 2008年至2022年间持续干湿循环促使坡体变形渐进发展,变形区由前缘向后逐级牵引扩大;(3) 2022年雨季降雨触发滑坡变形加剧、前缘失稳,随后在2023年2月7日滑坡整体失稳。滑移失稳方量约6×104 m3,土体剪出后演化为碎屑流并在斜坡上部的缓坡段堆积,因土体中的块石越过堆积区进入下方陡坡段,形成大范围落石区,最终滑坡区的面积达滑源区面积的66倍。本文研究揭示了峡谷山区高位碎石土滑坡的复杂演化过程和显著的灾害放大效应,表明了重要交通工程沿线开展地质灾害定期巡查,对高位滑坡灾害早识别、早治理的重要性。
-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