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大学生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产生焦虑的影响因素,为提升该群体心理防护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2月下旬,采用方便抽样法和滚雪球抽样法抽取江苏、河南两省1196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问卷开展网络调查。结果 19.6%的调查对象有焦虑症状。是否采取调整生活方式、玩手机和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倾诉、学习提升自我和寻求专业心理健康帮助对不良情绪缓解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经常交流组相比,从不与家人朋友交流疫情相关信息(OR=3.160,95%CI:1.149~8.691)的大学生更易焦虑;规律作息(OR=0.301,95%CI:0.143~0.631)、一般关注(OR=0.326,95%CI:0.142~0.748)或很关注疫情(OR=0.584,95%CI:0.362~0.941)的大学生更不易焦虑;两周内外出1~6次(OR=2.746,95%CI:1.423~5.301)或外出6次以上(OR=1.950,95%CI:0.999~3.807)和偶尔暴露(OR=3.712,95%CI:2.076~6.638)或经常暴露于创伤信息中(OR=2.251,95%CI:1.350~3.752)是产生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出现焦虑症状比例较高,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可显著改善不良情绪,良好社会支持、居家防护等行为可有效降低焦虑水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