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血管穿刺位点的选择对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后穿刺点的渗血时间、导管的移行的距离、置管后24 h导管滑动的例数。方法:12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置管位置在血管最显露处进针;观察组置管位置在血管最显露处外0.5 cm处进针,导入鞘在皮下前行0.5 cm后从血管上方进针。分别记录置管后穿刺点渗血的例数、导管移行的距离、置管后24 h导管滑动的例数。结果:观察组置管后24 h明显渗血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移行距离(1.196±0.460)mm,对照组导管移行距离(1.875±0.50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0 4,P<0.01)。观察组置管后24 h导管滑动≥5 mm例数明显于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PICC置管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有效减少了穿刺点的渗血量,有效地降低导管的移行的距离,有效减少了导管滑动的例数,从而降低了早产儿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 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