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研发速度的提升,生物靶向治疗已经全面覆盖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免疫治疗的出现让驱动基因野生型的晚期NSCLC患者生存得到了明显改善,中位OS已达到2年左右(15.6~30个月)。EGFR作为最常见的驱动基因,按照敏感突变的不同亚型(L858R或19del)去选择不同的一线治疗模式:EGFR-TKI单药、TKI联合抗血管药物,TKI联合化疗已成为共识。从中位PFS这一数据来分析,少见靶点的疗效更为突出,均已超过标准化疗的疗效,按PFS排序:ALK(阿来替尼,PFS=34.8个月)、ROS1(塞瑞替尼,PFS=19.3个月)、RET(selpercatinib,PFS=18.4个月)、BRAF(达拉非尼+曲美替尼,PFS=14.6个月)、NTRK(拉罗替尼,PFS≥12个月)、MET(沃利替尼,PFS=9.7个月)。综上,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已经进入到基于不同分子分型的"精准靶向"治疗时代,初诊患者需进行高通量测序已成为共识。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