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价值的"主体-利益"结构决定了作为价值形态世界创造者的人民主体与其利益不可分离。在社会自我批判中,维护自身利益的价值诉求就成为人民意愿表达的根本动因。民众意愿的表达有不同途径和类型。社会舆论、社会谣言、民谣及由此形成的社会思潮等作为民众意愿表达的主要类型具有无机性、自发性和巨大能量。自媒体使民众意愿的表达在信息源和信息渠两方面发生革命。要分析自媒体中民众意愿表达的"本真"和"后真相"问题,由此所形成的悖论指引了辩证思维的方向。不能把数字化简单地等同于大数据。与数据挖掘联系在一起的大数据的镜像化反映离不开诠释。马克思的实践诠释论决定了必须对民众意愿的自媒体表达持敬畏态度,这就成为人们在大数据形成过程中进行正确诠释的根本态度。在诠释中区分其"本真"和"后真相",从而旗帜鲜明地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