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检测在冠心病患者PCI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2018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58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行CYP2C19基因检测,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将其分为中慢代谢与快代谢。PCI后快代谢患者根据其意愿服用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中慢代谢患者建议服用替格瑞洛,对于替格瑞洛不良反应较大者服用氯吡格雷。随访39~76个月,随访截至2022年4月。主要终点为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发生出血事件。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中慢代谢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588例患者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分为中慢代谢387例,快代谢201例。中慢代谢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中慢代谢氯吡格雷组(n=124)和中慢代谢替格瑞洛组(n=263),快代谢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快代谢氯吡格雷组(n=78)和快代谢替格瑞洛组(n=123)。中慢代谢氯吡格雷组与中慢代谢替格瑞洛组累积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9,P=0.020);中慢代谢氯吡格雷组与中慢代谢替格瑞洛组累积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9)。快代谢氯吡格雷组与快代谢替格瑞洛组累积MACCE、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8,P=0.476;χ2=0.081,P=0.776)。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氯吡格雷[HR=1.680,95%CI(1.022,2.764),P=0.041]是中慢代谢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HR=1.029,95%CI(1.000,1.058),P=0.049]是中慢代谢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与PCI后应用替格瑞洛相比,PCI后应用氯吡格雷的中慢代谢冠心病患者远期发生MACCE的概率较高,应用氯吡格雷是中慢代谢患者发生MACCE的危险因素,CYP2C19基因检测可指导冠心病患者在PCI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做出更佳选择。
-
单位郑州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