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流变考略

作者:黄启兵
来源:教师发展研究, 2022, 6(01): 100-109.
DOI:10.19618/j.cnki.issn2096-319x.2022.01.013

摘要

我国历史上,春秋前有“道”有“师”,春秋战国时期各“道”各“师”,但先秦时期并无“师道”合称。汉朝开始出现“师道”,其意多为学问上的师承关系。魏晋南北朝至盛唐时期,“师道”不兴。中唐时期韩愈强调的“师道”是指“师”与“道”的合一,“师”代表“道”,“师”要“传道”,即儒家学说中尧、舜以来至孔、孟的圣人之道。由韩愈倡导的“师道”之说兴盛于宋朝。元、明、清时期,“师道”沉浮。晚清时期,“师”与“道”渐分,民国时期“师”与“道”彻底分离。新中国成立后,“师道”含义变得多元。“师道”流变体现了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治统”与“道统”的关系,也可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历史上教师地位的浮沉和师生关系的变化。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