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周礼中,"师"本为职官,这一方面决定了师的臣道属性,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相对于君权的独立地位。先秦儒者于职官之"师"中特重教职,并在礼崩乐坏之际以礼乐文化的守道者自居。因此,先秦儒家的师道观兼具臣道与人道两重属性。但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孟子之师因其"性善说"打通了个体与礼义的关系,师道的合法性不待君权而彰;荀子之师因其礼法的最终保证为制礼之圣王,君师一体的政治理想导致师道的合法性必待君权而后彰。落实到政治践履中,孟子的师道是以臣道行人道,荀子的师道则是以人道行臣道。
-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