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血压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EH病人120例,根据病人是否合并OSAHS分为EH+OSAHS组(55例)和EH组(65例),另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5名作为健康组。单因素分析3组临床特征和动态血压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并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获取心率变异性(HRV)指标[每5 min窦性心搏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百分比(pNN50)、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评价交感神经活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EH合并OSAHS病人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3组颈围、体质指数、高血压分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H+OSAHS组24 hSBP、24 hDBP、dSBP、dDBP、nSBP、nDBP均高于健康组,夜间平均心率、SDNN、SDANN、RMSSD、pNN50低于健康组,24 hSBP、24 hDBP、dSBP、dDBP、nSBP、nDBP高于EH组,夜间平均心率(NHR)、RMSSD、SDNN、SDANN、pNN50低于EH组(P<0.05)。EH+OSAHS与EH组3种血压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8,P=0.043);与EH组比较,EH+OSAHS组反杓型血压比例增加(χ2=5.689,P=0.017)。3组最慢心率、平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3级组最快心率高于高血压1级组(P<0.05);与高血压2级组最快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OSAH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3,P=0.018);与高血压1级组相比,高血压3级组OSAHS发生率增加(χ2=7.882,P=0.005)。3组HRV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高血压分级升高SDNN、RMSSD、SDANN、pNN50呈下降趋势;高血压3级组SDNN、RMSSD、SDANN、pNN50低于高血压1级组(P<0.05),SDNN、SDANN、pNN50低于高血压2级组(P<0.05),高血压2级组SDANN、SDNN、pNN50较高血压1级组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AHI、高血压分级、NHR、HRV是EH合并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5,95%CI[0.785,0.875],敏感度为85.37%,特异度为87.73%,表明该模型预测能力较强。结论:EH合并OSAHS病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且血压分级升高对交感神经活性激活具有促进作用,可打破交感与迷走神经平衡状态,导致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因此需加强对此类病人的病情认识,进而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单位
    邢台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