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准噶尔成矿带晚古生代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作者:黄鹏辉; 陈宣华; 王志宏; 叶宝莹; 李学智; 杨屹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6, 40(01): 145-160.
DOI:10.16539/j.ddgzyckx.2016.01.013

摘要

中亚造山带是晚古生代地壳显著生长与大规模成矿的重要地区。本文采集了中亚造山带西部的西准噶尔成矿带哈图-别鲁阿嘎希及其附近地区11个岩体共33件花岗岩类样品,对其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示踪等研究,厘定了该地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的特点与大地构造环境,并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成矿带晚古生代岩浆活动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哈图地区晚石炭世花岗岩类主要为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的A型花岗岩类,别鲁阿嘎希等地区存在洋内俯冲与岛弧环境的埃达克岩,显示了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环境时空变化的复杂性。该地区花岗岩类εNd(t)值较高(+4.62+7.53)、εSr(t)值为(-57.61+18.21),具有中亚造山带花岗岩类的共同特征,为古生代增生的新生陆壳,其源区与亏损地幔组分具有亲缘关系,这与巴尔喀什成矿带东段的花岗岩类具有一致性。花岗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范围分别为18.277619.1677、15.526015.5796和38.208039.0821,为造山带花岗岩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