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山西省中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大同和忻州抽取9 560名在校学生,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被试学生中2 255(23.6%)名有睡眠障碍。男、女生(22.4%,24.5%)睡眠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P<0.05),高中(36.6%)、初中(12.9%)、职业中学(24.6%)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07,P<0.01)。女生PSQI总分、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得分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6,8.38,3.47,P<0.01)。不同学段中学生在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27.43,83.69,1 670.07,8.24,26.19,4.20,609.80,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学段、学习压力、父母婚姻状况、与老师的关系、体育活动、吸烟、饮酒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中学生睡眠问题较为普遍,应从家庭、学校及个人行为等方面进行干预。
-
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