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在体外混合培养条件下,抗原能否诱导外周淋巴细胞反应抑制,建立体外淋巴细胞反应抑制模型。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4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外科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取健康自愿者新鲜血液用于分离外周淋巴细胞。在体外条件下,以同种异体外周淋巴细胞分作供体和受体进行混合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电镜、姬姆萨-瑞氏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D组:首次混合培养淋巴细胞(PMLC),即受体淋巴细胞(R)+用丝裂霉素处理过的供体淋巴细胞(DBm)混合培养72h所得,A组(PMLC+DBm)、B组(PMLC+白细胞介素2中和单抗)、C组(PMLC+DBm+白细胞介素2中和单抗)等4组淋巴细胞的活性变化、活性变化的原因及其数量的变化。结果:①4组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在电镜、显微镜下变化:均可见细胞质染色浓集、核固缩裂解、凋亡小体形成。②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4组细胞活性即刺激指数:B组和C组比A、D组明显减弱(3.152±0.322,1.802±0.115,4.293±0.269,3.709±0.278,P<0.05);C组细胞活性比B组也明显减弱(P<0.05)。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后的T淋巴细胞的凋亡率Bf组和Cf组高于Df对照组和Af组(11.25±0.78)%,(31.65±1.33)%,(5.95±0.24)%,(2.15±0.04)%,P<0.01;Cf组细胞凋亡率

  • 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西京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