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微课之"微",从其诞生一开始就容易被简单地定义为目标、内容、过程、作用和意义的"微小",常被惯性的思维和行为诠释成"碎片化"。由于教师课程思维的浅视和短视,微课之"微"容易被浅表化理解,教师也容易对微课的理念产生先入为主的错位理解,在设计和运用它时存在认识不到位、实施不对位、评价不就位的情况。这掩盖了微课的"课"的功能和价值,妨碍了教师对微课在课程层面建构和创新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