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的助行方式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假体早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4月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00例患者,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术后1周内即进行功能性锻炼,观察组患者通过腋式拐杖辅助行走,对照组患者通过框架式助行器辅助行走,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肢疼痛程度、假体松动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假体下沉位移为(1.56±0.82)mm,无假体松动发生,对照组假体下沉位移为(1.93±1.27)mm,假体松动发生率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值分别为-2.417、5.248;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8.24±3.75)、(89.12±1.21)、(87.24±4.05)分,对照组为(89.37±4.15)、(88.35±1.12)、(85.13±4.17)分,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613、2.176;P<0.05),但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5,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采用腋式拐杖助行,利于维持术后早期假肢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程度,比采用框架式助行器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