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估收治病种结构改变对CMI值的影响,为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方法将改革前2020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20916住院人次,以及改革后2020年7月1日-2020年12月31日25 619住院人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完善双向转诊模式、加强住院病案首页培训、坚持医保惠民政策及开展专科疑难技术等举措后,对RW<0.5人次变动、DRG与绩效考核相关指标、RW<0.5和RW≥0.5人次、平均疾病诊断个数、平均手术与操作个数等方面进行差异比较。结果改革前后10个RW<0.5的DRG组人次对比,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改革前DRG组数从604组上升到改革后648组,CMI值从0.93提高至1.11。下转人次增长54.05%,日间手术人次增长262.60%。改革前后出院患者RW<0.5与RW≥1.5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改革前RW≥1.5人次占比为10.85%,改革后占比上升到15.97%。改革后入组患者的平均疾病诊断个数为(3.80±3.51),平均手术与操作个数为(2.15±3.31),与改革前相比,P<0.05。结论借助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和DRG评价体系,改变收治病种结构,提升收治疑难杂症患者能力,推动医院绩效考核,实现医院效率提高和质量提升。
-
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