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颗粒细胞自噬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抑癌基因p53(p53)/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60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照1~60自然数编号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组、M组、P组、LD组、MD组和HD组,每组各10只。除N组外均建立PCOS模型。P组于建模成功后给予枸橼酸氯米芬溶液5.21 mg/kg灌服;LD组、MD组和HD组分别给予25、50、100 mg/kg原花青素灌服,N组和M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服,连续24 d。对比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卵巢颗粒细胞自噬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卵巢组织p53、AMPK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AMPK蛋白表达及AMPK的磷酸化水平(p-AMPK)。结果治疗后N组血清性激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血清睾酮、促黄体生成素(FSH)水平均升高,雌二醇水平下降(P<0.05);治疗前M组、P组、LD组、MD组和HD组血清睾酮、FSH水平均高于N组,雌二醇水平均低于N组(P<0.05);治疗后P组、LD组、MD组和HD组颗粒细胞自噬率分别为(11.20±1.82)%、(13.45±2.10)%、(11.08±1.79)%和(9.86±1.05)%,每两组间血清睾酮、FSH水平和颗粒细胞自噬率对比,N组<HD组<MD组/P组<LD组<M组,除MD组与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每两组间血清雌二醇水平对比,N组>HD组>MD组/P组>LD组>M组,除MD组与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卵泡排列整齐,大小均匀,结构清晰,颗粒细胞规整,可达8~9层,大多均可见卵丘,余五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变,HD组与N组接近;各组卵巢组织p53 mRNA、p53、LC3Ⅱ蛋白表达及p-AMPK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每两组间对比,N组>HD组>MD组/P组>LD组>M组,除MD组与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两组间LC3Ⅱ蛋白表达及p-AMPK对比,N组<HD组<MD组/P组<LD组<M组,除MD组与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卵巢组织AMPK 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花青素可改善PCOS大鼠性激素水平,减轻病理改变,抑制颗粒细胞自噬,推测是通过调控p53/AMPK通路,上调p53基因及蛋白表达,抑制AMPK的磷酸化,控制LC3Ⅰ向LC3Ⅱ转化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