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肠神经系统递质一氧化氮(NO)、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Cajal间质细胞(ICC)在慢传输型便秘中的作用。方法32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便秘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含复方苯乙哌啶的混悬液和普通水,每5d记录1次大鼠大便粒数、大便干重及体重。饲养90d后停药1周,测定肠道传输功能、结肠黏膜肠神经系统递质含量和ICC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c-kit+细胞分布情况。结果便秘组日均粪便粒数小于对照组,平均每粒粪便质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便秘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为430.2±132.1min,长于对照组的337.2±74.7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远端结肠黏膜NO含量、SP水平、VIP阳性细胞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c-kit+细胞在便秘组的数目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远端结肠黏膜ICC数量减少可能是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金华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