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半干旱区常用造林树种刺槐和山杏为试材,设置保水剂0 g·株-1、20 g·株-1、30 g·株-1和微生物菌剂0 g·株-1、5 g·株-1、10 g·株-1混施共9组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株高、地径和叶面积等植物功能性状指标差异,为实际造林保水剂和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0 g·株-1保水剂(T7)刺槐株高促进作用最显著,是对照组(T1)的2.69倍。20 g·株-1保水剂(T4)对山杏株高促进作用最大,超过对照组20.94%;10 g·株-1微生物菌剂(T3)和单施5 g·株-1微生物菌剂(T2)处理下刺槐和山杏地径生长量最大,分别达到6.42 cm和6.39 cm;混施处理对促进叶片面积生长效果最佳,山杏和刺槐分别在T8(30 g·株-1保水剂+5 g·株-1微生物菌剂)、T5(20 g·株-1保水剂+5 g·株-1微生物菌剂)达到最大值。通过K值分析发现,保水剂对刺槐的株高和叶面积生长影响较之微生物菌剂更为显著,均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规律,对地径生长影响作用差异不大,对于山杏来说,微生物菌剂对株高生长影响比保水剂影响显著,对地径生长量和叶面积的影响差别不大。

  • 单位
    陕西省林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