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于土地革命的正统理论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苏联观念影响,以华南革命经验为基础,和华北的社会状况并不完全吻合。以华北经验为对象的“乡土革命文学”反映了“华北难题”,它表现为文本内部的张力,以及“肌质”与思想框架之间的紧张,从而产生了双重的政治和美学后果:一方面,“乡土革命文学”体现了文学的历史能动性,作为实践的内在构成环节,介入了具体的社会改造过程,发挥了积极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由于过于强调与革命实践的统一,它刻意回避了历史经验的复杂性,因而未能充分达到“现实主义”的美学深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