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MO)水平对患者长期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根据患者基线外周血MO水平分为A组(MO<0.56×109/L)和B组(MO≥0.56×109/L),两组各55例,随访时间(35.91±2.61)个月。观察并分析影响患者长期死亡风险的因素,观察指标包括:心脏死亡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吸烟、饮酒、年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尿酸(UA)、血清载脂蛋白Al(ApoAl)和载脂蛋白B(Apo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在随访3个月、6个月、1年、3年的不同时间节点,A组心脏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心脏死亡发生率、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随访3个月、6个月心脏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1年、3年心脏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随访3个月、6个月、1年、3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基线外周血MO水平差异越大;两组患者3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随访发现,基线外周血MO水平是最关键的独立预测指标,可预测患者PCI术后的长期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