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飞秒激光制瓣对兔眼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

作者:吴克雄; 黄国富*; 高扬; 赵雁之; 肖国蓓; 陈娇; 廖晓捷; 石浔
来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 34(08): 889-893.

摘要

目的应用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研究飞秒激光设计制作角膜瓣后对兔眼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于2014年11月在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科筛选出16只大白兔,随机分成A、B两组各8只。使用iFS150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A组设置飞秒激光边切角度70°,其中A1组为右眼,瓣蒂位于上方,A2组为左眼,瓣蒂位于鼻侧;B组设置飞秒激光边切角度120°,B1组为右眼,瓣蒂位于上方,B2组为左眼,瓣蒂位于鼻侧。所有兔眼均设置瓣厚度为100 μm,直径8.5 mm。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Corvis ST检查,对兔眼角膜制瓣术后3个月与术前Corvis ST测量的生物力学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各组手术后3个月的第一次压平时间(1-time)较术前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A较术前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术后3个月的第二次压平时间(2-time)较术前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术后3个月的PD较术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相比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1-time和角膜变形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特性有一定的下降,下降的程度与角膜瓣边切角度和蒂的方位没有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