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作为民俗学核心概念的“民间”充斥着人们的浪漫主义想象。“民间”一方面被抬高和美化,被认为代表着纯粹的、本真的文化形态;另一方面充当了精英文化的对立面,被视为是具有无限力量的均质化的底层民众。但当下的现实已与这些刻板化的想象相去甚远,早期设立的学科研究对象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现代民俗学应直面变化的“民间”,把个体的“民”及其创造性的文化实践纳入到研究视野当中,重新思考民俗学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