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在残根残冠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唐山市协和医院收治的180例残根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牙龈切除术,研究组患者给予牙冠延长术,对比研究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术后6周、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牙周指数、治疗后的患者满意程度、临床效果、牙齿松动度以及咀嚼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深度指数(PD)、菌斑指数(PL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I、PD、PL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0. 05),研究组患者的SBI、PD、PLI值在术后6周分别为1. 52±0. 45、0. 78±0. 28、0. 42±0. 49,术后3个月数值分别为1. 54±0. 52、0. 84±0. 24、0. 38±0. 41,术后6个月数值分别为1. 52±0. 32、0. 81±0. 49、0. 43±0. 46,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语言功能(9. 01±3. 76分)、固位功能(8. 02±1. 53分)、美观功能(9. 02±1. 43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 83±2. 43分,6. 64±1. 43分,7. 11±0. 7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2. 2%)明显高于对照组(70.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牙齿松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咀嚼功能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牙冠延长术在残根残冠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可以有效降低牙齿松动率,改善咀嚼功能,患者满意度和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单位
    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