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额上陷”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其含义学界尚无定论,本文从各版异文出发,推测“额上陷”可能与古代遍诊脉法的“两额之动脉”相关。遍诊法曾经是中医脉诊的主流方法,其诊脉部位有规律的分布于人体头面、四肢、踝腕、胸腹各处,以《内经》中的“三部九候脉法”和“十二经标本脉法”为代表。遍诊法经历了复杂的传承演变过程形成了“独取寸口脉法”,而“人迎寸口脉法”是其转变的中间形态。透过脉法繁复曲折的流变线条,可以看到经脉理论的逐步构建和脉学的复杂化。回到古代的遍诊脉法,笔者发现:额上有脉可候手足太阳经气;陷脉为一种常见的病脉;太阳脉动异常与眼目疾病密切相关。基于以上三条证据,结合仲景以前古脉法的广泛应用,推测“额上陷”即“额上之脉陷”。再由“额上陷”展开,发现古脉法可以作为解释仲景条文疑难的一个重要视角,由此古脉法的重要性得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