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金花茶组(Sect. ChrysanthaChang)植物分布狭窄,大部分野生金花茶资源仅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本研究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8种(包括4变种)金花茶组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详细地描述了它们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金花茶组植物的花粉平均大小为37.6μm×28.5μm,沟长为32.9μm,极轴/赤道轴(P/E)值为1.35。单粒花粉呈近球形或长球形,具三拟孔沟或三孔沟,内孔横长,外壁具有细微的瘤状、脑纹状或颗粒状纹饰,符合山茶属花粉形态的一般特征。花粉外壁纹饰在各个种间又存在较明显差异,可作为金花茶组植物进一步分类鉴定的依据。最后,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及花粉形态的演化规律分析研究了金花茶组植物花粉的演化规律和分类学意义,为探究金花茶组植物的迁移和演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单位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宁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广西科技大学; 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