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追溯含硅780 MPa连退双相钢粗糙条纹全流程工艺和表面情况,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方法(EDS)和辉光放电光谱法定量分析(GDOES)等手段,对材料微区成分元素种类、含量进行了分析,并拟制出材料不同工序后表层易氧化Si元素的GDOES曲线,探析粗糙条纹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粗糙条纹缺陷为热轧红锈遗传所致。酸洗后残留的楔形Fe2SiO4钉扎在基体表面,使材料表面出现明显的微观凹陷,凹陷越深、越密集,酸洗后条纹状缺陷越明显。通过采用"低温快烧+增加除鳞压力+低温卷取"的工艺控制思路,减少热轧工序Fe2SiO4的生成,连退粗糙条纹缺陷得到明显改善,缺陷发生率由78%降低到20%以内。

  • 单位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