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利用血小板供者HLA基因分型库,针对PTR患者建立供受者HLA-A、B位点基因配合型输注策略,以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方法以血清学交叉配合试验作为免疫性PTR的初筛手段,对初筛阳性的35例PTR患者采取血小板基因配型策略,其中24例进行HLA-A、-B基因分型和血小板HLAⅠ类抗体检测,根据患者血小板基因型和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回避策略以及供受者CREG配合等级原则,在单采血小板因型数据库中搜寻配合型供者,其中DSA回避优先于CREG等级原则,共计83次输注。其余11例患者仅按照HLA交叉反应组CREG的配合等级原则选择供受者HLA-A,-B抗原基因型相合的供者,共计55次输注。回访临床患者相关资料及基因配型的血小板输注效果,统计分析校正的血小板计数增值(CCI)。结果对临床送检的35例PTR患者先后进行了453次ABO同型的血清学交叉配合试验,人均为12.94次(453/35),每次血小板交叉配型的供者平均人数为4.21(1 908/453)人,血清学交叉配合试验阳性率为69.86%(1 333/1 908)。其中对24例患者标本进行了HLAⅠ类抗体检测,仅有1例标本为抗体阴性,即HLAⅠ类抗体阳性检出率为95.83%(23/24),且平均每个患者有(44.37±22.31)种特异性抗体;根据患者血清中抗体荧光强度值的高低,抗体为强阳性17例、阳性20例、弱阳性23例,其对应的检出率分别为73.91%(17/23)、86.96%(20/23)和100%(23/23)。138次HLA基因配合型输注后的血小板首次计数CCI均值为14.08±11.12 [(23.95±21.28)h],高于1h CCI(>7.5有效)或24h CCI(>4.5有效),且DSA回避组输注效果(首次计数CCI为15.56±11.00)显著优于非DSA回避组(首次计数CCI为11.86±12.00)(P<0.05)。在所有患者输注中,49.28%的输注同时存在1种或多种非免疫因素。结论 HLA-I基因配型血小板输注策略是预防和改善免疫相关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可行方法,对于多次输血且血小板相关抗体初筛阳性的患者,采取DSA回避和供受者CREG配合型输注策略可显著提高输血疗效,为临床提供血小板精准输注。

  • 单位
    浙江省血液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