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黄芩苷在体外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及伴放线聚集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 A.a)的抑菌作用,通过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评价其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及抗炎效果。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芩苷对P.g、F.n、A.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盐酸米诺环素组(IM组)、0.01%黄芩苷组(BL组)、0.1%黄芩苷组(BM组)、1%黄芩苷组(BH组)、甘油溶剂组(Tri组),牙周炎模型组(EP组)、正常组(NG组)。测定各组体质量、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进行HE染色,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数量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环氧合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黄芩苷对P.g、F.n、A.a的MIC分别为1.0、2.0、2.0 g/L,MBC分别为2.0、8.0、4.0 g/L。各组PD、SBI均在早期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BM、BH、IM组上下浮动的趋势大致相同。HE染色中,正常牙龈组织内无炎症细胞浸润,EP组与Tri组中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及上皮的破坏。TRAP染色结果显示牙槽骨破骨细胞的数量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与NG组相比,EP组及Tri组中血清COX-2、MMP-9水平在中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P组及Tri组相比,BL、BM、BH、IM组中血清COX-2、MMP-9水平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芩苷对P.g、F.n及A.a均有抑制作用,可有效减少牙周组织中减少破骨细胞数量,降低实验性牙周炎大鼠血清中的COX-2、MMP-9水平。
-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