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刘知几在《史通》中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多讥往哲,喜述前非",甚至疑古、惑经,诽议上圣而被后人指斥为"名教罪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是一个谨小慎微、明哲保身的谦谦君子。这种双重人格的形成与他本人的境遇和当时的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封建专制统治者的高压政策造成了他性格的扭曲。面对严酷的现实,他不敢也不愿抗争,采取了随波逐流、与世沉浮、明哲保身的消极态度。而在学术领域,他不改耿直刚正的本性,勇敢地拿起批判的武器,矛头直指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神圣不可动摇的儒家经典,并实事求是地评说历代史籍的长短得失,表现了一个正直史家所应具有的实事求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