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7个重症监护室2010年1月-2020年12月使用利奈唑胺治疗感染的患者796例。使用病例检索系统提取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感染部位、基础疾病、联合使用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利奈唑胺使用时长等),以及基线实验室指标(血常规、总蛋白、白蛋白、肝肾功能及炎性指标等),根据是否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将患者分为血小板减少组(n=228)与非血小板减少组(n=568),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模型的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利奈唑胺使用时长>7 d,白细胞计数≥16×109/L,血小板计数<200×109/L及肌酐清除率(Ccr)<50 ml/min是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2,95%CI为0.747~0.816,最佳截断值为6分,敏感度82.1%,特异度59.1%,阳性预测值44.7%,阴性预测值89.1%。结论基于年龄、利奈唑胺使用时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Ccr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